

日前,麗江市地震局立足基層地震災害應急處置需求,創(chuàng)新模式、整合資源,選擇在一區(qū)四縣5個鄉(xiāng)(鎮(zhèn))規(guī)范化、規(guī)?;_展地震應急“第一響應人”培訓,提升基層地震應急響應和處置能力。

地震應急“第一響應人”培訓。(麗江融媒記者 李映芳 攝)
據(jù)市地震局高級工程師李群介紹,地震應急救援領域的“第一響應人”是指地震事件發(fā)生后,能在第一時間內趕到現(xiàn)場,并且具有快速組織、指揮協(xié)調、專業(yè)處置能力,指揮現(xiàn)場民眾徒手或利用簡單工具開展搶險救援的人員。地震災害一旦發(fā)生,時間就是生命,應急響應速度與災害后果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對地震中受害人早期的搶險救治,對保障生命、減輕傷害具有決定性意義。


地震應急“第一響應人”培訓。(麗江融媒記者 李映芳 攝)
4月9日,培訓會在玉龍縣龍蟠鄉(xiāng)舉辦,參加培訓的龍蟠鄉(xiāng)龍蟠村委會主任張顯舒告訴記者,地震應急救援“第一響應人”,這名號聽起來就有沉甸甸的責任,參加市縣地震局、縣應急管理局組織的“第一響應人”培訓,通過市消防救援支隊、藍天救援隊教官的現(xiàn)場授課,他了解到“第一響應人”的責任和使命,對應急知識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

地震應急“第一響應人”培訓。(麗江融媒記者 李映芳 攝)
據(jù)了解,此次培訓4月8日啟動,持續(xù)至4月17日。培訓由理論教學、實操教學2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理論教學課上,市地震局高級工程師李群從地震對人類的危害、地震基礎常識,當前云南及麗江面臨的地震形勢、如何應對地震、災害形勢評估與需求分析、建筑物結構知識等方面進行防震減災知識培訓;市消防救援支隊教官在戶外開展搜索、支撐、移除、頂撐和破拆等實際操作技能演示。實操教學課程教授心肺復蘇、傷口包扎技能、繩結救援技術、簡易擔架制作和傷員轉運等緊急救護知識,在藍天救援隊老師的教學指導下,對緊急救護知識清晰明了、規(guī)范準確。來自龍蟠鄉(xiāng)村委會領導班子和各村組長組成的80多位學員表示受益匪淺。

地震應急“第一響應人”培訓。(麗江融媒記者 李映芳 攝)
市地震局副局長代志軍表示,下一步,市地震局堅持把開展地震“第一響應人”培訓,作為提升基層應急處置能力的載體和抓手,打造地震“第一響應人”隊伍,第一時間、第一地點、第一響應、第一救援,構建防災減災救災人民防線的先鋒隊,牢固樹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責任和意識,減少損失也是發(fā)展經(jīng)濟的效益意識,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憂患意識,真正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記者/李映芳
編輯/和真羽
校對/錢 磊
責編/李映芳
終審/和紅軍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發(fā)稿編輯:和真羽)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fā)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