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惠通橋

2025-08-11 08:50:51 閱讀量3470 字數(shù)1601


惠通橋


汪  志(甘肅?。?/span>


和家人去麗江、大理、昆明旅游時,有人說,滇西有一座改寫了抗戰(zhàn)歷史的英雄橋梁。于是,我立即驅車前往。


這是一座悲壯的橋梁,當年,炸毀這座橋幾乎挽救了整個中華民族,它就是80多年前的抗戰(zhàn)功勛橋梁——惠通橋?;萃蛭挥诒I绞旋埩昕h城東北74公里的臘勐鎮(zhèn)與施甸縣太平鎮(zhèn)交界的怒江上,是抗戰(zhàn)時期我國西南后方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過怒江的唯一生命通道。


該橋在怒江峽谷,東為太平大山頭,西為臘勐松山,山頂海拔2000米以上,而江邊海拔僅600余米。眾所周知,“九一八事變”后,隨著日軍的不斷南下,侵略者很快切斷了中國的對外通道,95%的工業(yè)區(qū)和所有的沿海港口均被日軍占領,幾乎沒有從外界獲得援助的途徑。


惠通橋原先是清末修建的鐵鏈吊橋,時稱“臘勐江橋”。1935年的一天,龍陵縣縣長找到保山旅緬華僑工會會長梁金山,請求捐資將原先的鐵鏈吊橋改為角塔式鋼索吊橋,梁金山當即應承下來。為了籌措修橋資金,梁金山低價變賣了位于緬甸瓦城、仰光的兩個商號和一間工廠,所得資金全部投于修橋。此外,梁金山還請來美國工程師阿伯蘭德設計大橋,建橋器材則通過鐵路、公路、騾馬等不斷輾轉才運到施工現(xiàn)場。經(jīng)過3年的艱苦努力,終于在怒江天險上架起一座長123米、寬6米的鋼纜吊橋。為了感謝梁金山對抗戰(zhàn)的貢獻,龍陵縣縣長提議將這座橋命名為“金山橋”,但在梁金山的再三推辭下,以“惠民通行”之意定名為“惠通橋”。


山水。


有了這座橋梁,運輸抗戰(zhàn)物資就方便多了。在滇緬公路通車的3年間,先后有45.2萬噸抗戰(zhàn)救援物資通過惠通橋進入國內,而當時所有的國際援助物資為50多萬噸,由此可見惠通橋對中國抗戰(zhàn)的深遠意義。


因其功勛卓著,惠通橋成為日本侵略者的眼中釘、肉中刺。隨后,在短短4個月里,日軍對惠通橋發(fā)動了168架次的空襲,投下4000余枚炮彈,惠通橋因此成為日軍在抗戰(zhàn)時期轟炸最多的橋梁。


1942年5月4日,日軍攻陷龍陵后的第二天就侵襲了松山腳下的惠通橋。為了搶占被英勇抗戰(zhàn)的中國軍隊把守的惠通橋,5月5日,化裝成難民的日軍先頭部隊混到橋頭。碰巧的是,一個叫何樹鵬的龍陵商人正好帶著車輛逆行至惠通橋的東橋頭導致?lián)矶?。守橋憲兵努力清障,車主何樹鵬卻惡言相向。面對擁擠不堪的逃難人群,為了盡快疏通交通,憲兵不得已開槍將其擊斃。化裝成難民的日本奪橋部隊以為自己暴露了,紛紛拿出槍來開始戰(zhàn)斗。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守橋工兵營營長張祖武在一分鐘內果斷命令立即炸橋。巨大的爆炸聲之后,惠通橋徹底失去通行能力。


隨后,中國守軍消滅了已過橋的日軍和后來強行渡江的數(shù)百名日軍。自此,原計劃通過惠通橋運輸重型武器彈藥,進而入侵昆明的日軍被徹底阻擋在怒江以西。之后,中日軍隊在怒江兩岸展開了長達兩年的對峙,惠通橋雖“死”,卻守住了未被戰(zhàn)火摧殘的半壁江山,為抗戰(zhàn)勝利爭取了大量的緩沖時間。


1944年5月,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展開反攻,惠通橋得以修復。梁金山又為重修惠通橋捐獻了大量的資金。


重修后的惠通橋成為過江反攻的主要通道和后勤供應樞紐,保障了前線11個師的彈藥運輸,月運輸量達萬噸以上,它為中國軍隊順利收復松山、龍陵、芒市發(fā)揮了關鍵作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惠通橋因此也被譽為“抗日功勛橋”。


抗戰(zhàn)勝利后,該橋屢經(jīng)修復、加固,長期成為滇西國道主干線上的交通樞紐。


1974年,在怒江下游新建的鋼混“紅旗橋”通車,惠通橋才被停用。作為古跡,惠通橋保留至今,并于1993年被列為云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當?shù)亟煌?、文物部門按原樣對惠通橋作了全面修復。2019年,惠通橋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雖然現(xiàn)在的惠通橋已不再通車,但是,它在我的心里一直都是開放的。


惠通橋見證了中華民族的衰敗與崛起,也為抗戰(zhàn)勝利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它見證了、記載著偉大抗戰(zhàn)精神。


圖片由周侃攝。





編輯:白   浩

校對:張小秋

二審:和繼賢

終審:郭俊燕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wǎng)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掃碼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