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參加過河內受降儀式
和國棟(口述)段松廷(整理)
我叫和國棟,今年88歲,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九河白族鄉(xiāng)甸頭村委會靈芝園村村民,納西族??箲?zhàn)時期,我有幸參加抗戰(zhàn)勝利后越南河內受降儀式;1946年5月,原部隊在遼寧起義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10月1日,我又有幸參加新中國的第一次閱兵儀式。
這些是我一生的光榮,現(xiàn)回憶如下。
1943年,剛滿16歲的我響應國家號召參軍抗日,被編入駐玉溪的軍事委員會昆明行營(主任龍云)直屬國民革命軍暫第23師(師長潘朔端),分配到師部特務連當戰(zhàn)士,當時我連有10名麗江籍戰(zhàn)士。記得當時我步行了10多天才從麗江走到玉溪,到部隊后,我努力學習、刻苦訓練,很快成長為一名合格軍人。那時,部隊里連軍鞋都沒有配發(fā),我們都是自己打草鞋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后,盟軍統(tǒng)帥部發(fā)布命令:越南北緯16度以北地區(qū)的日軍無條件向中國軍隊投降,老撾萬象及泰國、老撾邊境的日軍也向中國投降。這是中國16個受降區(qū)中唯一的境外受降區(qū)。蔣介石命令,駐守中越邊境、與日軍對峙了5年的第一方面軍司令官盧漢率部入越受降。9月2日,在紅河開遠第一方面軍司令部大禮堂舉行過洽降儀式后,由4個軍加3個獨立師組成的20萬大軍,從8日開始分8路向越南開進,其中就有作為方面軍直屬隊的暫第23師。經(jīng)過10多天徒步行軍后,我們于9月22日到達河內指定駐扎區(qū)域,當時全師中有幾百名麗江籍將士。
9月28日上午9時30分,在越南總督府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日軍代表簽署了投降書。隨后,盧漢對侵越日軍第38軍團長土橋勇逸下達了第一號訓令,受降部隊開始接管日軍及日僑等,接收武器彈藥、物資、財產等。暫第23師的任務是接收和管理河內一帶的日軍與物資。我體會到,原來氣焰囂張的日軍現(xiàn)在變老實了,見到中國軍人就敬禮,作為戰(zhàn)勝國的軍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接收工作完成,開始分批將降兵與日僑遣返回日本,船只由美國提供,我們負責管理、檢查、押運。土橋勇逸等189人被定為戰(zhàn)犯,不予遣返,逮捕后押送到中國交廣州行營審判。被解救的盟軍戰(zhàn)俘交由英、法政府負責運送回國,并把接收的武器和各類物資分裝上200多條船運回國內。

九河鄉(xiāng)風光。
1945年11月后,第一方面軍奉命在越南整編,將暫第19師編入第60軍,將暫第23師編入第93軍,暫第23師師長潘朔端調第60軍任第184師師長。第93軍(軍長盧浚泉)原轄暫第18師(師長許義睿)、暫第20師(師長王世高,華坪縣人)、暫第22師(師長龍澤匯),暫第23師的3個團分別編入各師,我被編入暫第18師第3團第7連。
受降任務完成和整編結束后,1946年2月,我所在的暫第18師奉命調往東北戰(zhàn)場。我們乘火車到廣西南寧,由南寧坐船到香港九龍,然后坐美國軍艦于5月初到葫蘆島登陸,接著開赴錦州地區(qū)。部隊歸第六兵團司令官孫渡指揮。
在中共地下黨員張士明(時任暫第18師第3團副團長)的策反、教育下,7連連長陳永祿、白華毅然在綏中縣率領全連起義,投向人民的懷抱。雖然只是一個連起義,但其政治影響很大,因為這是被迫到東北打內戰(zhàn)的云南部隊中最早起義的連隊。起義時我們剛到東北13天,比第60軍第184師的海城起義還要早。張士明后來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任副師長、副軍長等職。
那時的我年輕好學,有文化基礎,且追求進步,因此,起義后得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首長的關心、培養(yǎng),曾到速成中學、東北軍政大學學習,后加入第四(東北)野戰(zhàn)軍特種兵部隊。四野特種兵部隊是用接收和繳獲的日式、蘇式、美式坦克和裝甲車成立的我軍第一支裝甲兵部隊,后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部隊就是以四野特種兵部隊為基礎組建的,首任司令員為許光達,政委是向仲華。1949年后,我被選送到設在北京長辛店、隸屬裝甲兵司令部的第一坦克學校第一期軍官隊學習,校長由許光達司令員兼任,副校長是唐金龍,副政委是羅通,政治部主任為徐彬。該校又稱裝甲兵學院(校),有的科目由蘇聯(lián)教官上課,設專人翻譯,學習課程有戰(zhàn)術、技術、射擊、通信、工兵、化學、政治、文化等,我學會了熟練駕駛、使用各種坦克及裝甲車。畢業(yè)后我留校工作,分在一隊(集訓隊)任副排長。1954年,我復員回鄉(xiāng)務農、娶妻生子,曾擔任小隊會計、生產隊長、貧協(xié)組長等。
1949年10月1日,作為裝甲兵學校的學員,我被選入裝甲兵方隊參加了開國大典閱兵式,我們方隊分成3組依次駛過天安門廣場。
編者注:和國棟先生的口述時間應在2015年,他于2020年去世,享年93歲。
圖片由之秋攝。



編輯:白 浩
校對:張小秋
二審:和繼賢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fā)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