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川白族豎新房的儀式感,絕了!丨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之365天

2025-11-09 16:20:03 閱讀量3854 字數(shù)506



當晨曦照亮古城翹角飛檐的輪廓

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

白族匠人手中的墨斗線已悄然彈響

這里

一座傳統(tǒng)木結構民居的誕生

不僅是一次建筑行為

更是一場延續(xù)千年的生活儀式


工匠在搭建房梁。楊繼培 攝


劍川人建房的每一道工序

都浸透著對自然的敬畏

木材經(jīng)過三年陰干

掌墨師在木料上畫出榫卯標記

穿斗式的結構無需一枚鐵釘

全靠榫卯咬合承重


主人家將村里的老人請來進行款待。蘇金泉 攝


一家豎房百家?guī)?/span>

老木匠瞇著眼調整梁柱角度

年輕人靈活地攀上木架

固定著榫卯節(jié)點

壯年漢子們

分組拉著穩(wěn)固木架的麻繩

有人扛著新刨的木材構件小跑而來

孩子們把茶水遞到師傅手中

婦女們支起的土灶騰起炊煙

織就最溫暖的人間煙火


上梁儀式,拋撒硬幣、米花糖、饅頭。蘇金泉 攝


“吉時已到——!”

隨著一聲高喊

現(xiàn)場瞬間沸騰

身著靛藍布褂的老人們躬身拜四方

掌墨師喊著吉祥話

中梁緩緩升起

老匠人立在最高處用木錘三叩梁木

硬幣、米花糖、饅頭漫天灑落

全村一同迎接這場“幸福雨”


白族民居(四合五天井)。楊繼培 攝


如今

劍川古城98%的新建民居

恢復了傳統(tǒng)形制

當一棟房子的每個榫卯

都在訴說光陰

便成了最溫暖的

文化符號和獨有韻味


指導: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

出品:云新聞 云報公益廣告融媒體工作室


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gif

來源/“云南發(fā)布”微信公眾號

責編/王君霞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fā)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lián)系。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wǎng)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聲明】如需轉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fā)布的內容,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lián)系。

掃碼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