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的小院
李 晨(河北?。?/span>
蟬鳴漫過窗欞的7月,暑假像一汪沉靜的湖水漫到了腳邊。
往年的這個時候,行李箱的輪子總在地板上滾出急促的聲響,要趕在假期剛開始就奔赴山海。而今年,我牽著兩個兒子的手,把行囊卸在老家爬滿葡萄藤的小院里。
我出生在20世紀80年代末,20歲之前一直在這個小院度過。如今又帶著兩個兒子來到這方小院,真有一種柔軟的感覺。
小院的泥地早被父親鋪滿地磚,墻邊的雜草也被母親清除后擺上了花盆。葡萄架還是老樣子,只是比記憶里更粗壯了些。院子里缺角的八仙桌雖已換成戶外使用的桌椅,但還有記憶里的溫度。奶奶的大躺椅還保留著,成了古董。大兒子很喜歡這個躺椅,一進門就迫不及待地躺在上面;小兒子則對院外的樹枝情有獨鐘,用樹枝在墻腳的泥地上和泥巴。母親得知我們要來,一大早便和父親回到小院燉大鍋菜,灶膛里的火苗舔著鍋底,映得鍋鏟上的光晃來晃去。
吃過大鍋菜,午后的陽光曬得人發(fā)困,我和兩個兒子便到躺椅上打盹兒。頭頂?shù)钠咸讶~被風掀得嘩嘩響,大兒子忽然說:“媽媽,你以前在暑假也會這樣躺著嗎?”我望著他眼睛里的光斑,似乎看見了20年前的自己,那時的我也躺在這張竹椅上,聽奶奶講牛郎織女的故事?!皶 !蔽移似咸讶~給他,說:“我還會偷偷爬起來和鄰居家的妹妹一起去小河里捉魚?!毙鹤恿⒖套饋碚f:“我也要去捉魚。”大兒子笑著拽他:“先把你的暑假作業(yè)寫完。”這場景竟和當年如此相似,只是,我已從那個盼著出去玩的孩子變成了孩子的母親。

庭院景色。
暮色彌漫時,我坐在臺階上擇菜。晚風掠過葡萄葉,帶著泥土的腥氣。大兒子繞著院子一圈圈地走著背英語,竟和當年我在院子里讀誦《少年閏土》的情景有些像;小兒子追著小貓跑的樣子,也像極了小時候總愛偷摘鄰居家石榴的我。恍惚間,我有一種自己的童年和兒子的童年在這個小院里疊加的感覺,那些散落在時光里的往昔,正被兒子的腳印重新串起,連懸掛在門檐上的那串舊風鈴,都被兒子跑步路過帶起的風,搖出了和從前一模一樣的調(diào)子。
夜晚的小院有月光灑下來,安安靜靜的,連風都帶著溫柔。沒有城市里的車馬喧囂,心便平靜如水,睡意隨之襲來。睡夢中的我又回到了20年前的小院,只是覺得很奇怪,當年被嫌棄過于狹窄的這個小院,如今竟裝得下這么多東西:書頁間的筆墨氣、灶膛邊的煙火香、孩子們的嬉笑聲,還有我心里慢慢舒展的、被歲月熨平的褶皺。
因為睡眠充足、舒適,不用鬧鐘催,天剛蒙蒙亮,我的眼睛就自然睜開。兩個兒子也早早醒了,沒有半點賴床的慵懶。忽然想起20歲前的每個清晨,我都是被爺爺?shù)膾咧懵暯行?。爺爺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掃院子,然后坐在竹椅上看奶奶在灶臺前忙碌,而我則趴在那張八仙桌上抄寫詩句、美文。
是啊,那時的小院是我的文學夢的搖籃。只是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太快,瑣事又細碎如塵埃,曾經(jīng)的夢想在日子的摩挲里漸漸模糊了輪廓。再次回到這個小院,院中的景、檐下的風都還是記憶里的模樣。我突然覺得,小院不是困住記憶的牢籠,而是存放初心的木匣。那些被瑣事磨鈍的感知、被奔波耗盡的勇氣,早已被收藏妥帖?;氐竭@里也不為復制過去,而是在熟悉的場景里重新認出自己,并牢牢記?。好β档纳畈粦撌菈粝氲募湘i,當年的那個少女總要再次朝著文學殿堂前行。
圖片由周侃攝。



編輯:白 浩
校對:張小秋
二審:和繼賢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wǎng)站或平臺不得轉(zhuǎn)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nèi)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